M307009B 自动控制理论
(3.5学分,56学时;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必修课程;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微积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自动控制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建立结合控制概念的系统观,学会用控制系统的思想解决工程问题。自动控制理论课程以系统建模、系统分析、系统综合为理论主线,以软件仿真和实验为辅助,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控制系统建模方法、控制系统时域分析方法、根轨迹分析和频率特性分析与校正法、线性离散系统及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
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1、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
知识单元(章节) |
知识点 |
教学要求 |
推荐学时 |
教学方式 |
支撑课程目标 |
1 |
自动控制理论概论 |
基本概念 |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组成等 |
0.5 |
讲授 |
1 |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和要求 |
了解开环与闭环、控制性能要求等基本概念 |
1 |
讲授 |
1 |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历程及应用 |
了解自动控制理论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通过自动控制理论在电机、电力电子、电力系统、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的典型应用,了解课程的意义。 |
0.5 |
讲授 |
1 |
2 |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 |
掌握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求法 |
3 |
讲授 |
2 |
动态结构图与变换 |
掌握用框图表示控制系统的方法;理解框图变换及化简的方法 |
2 |
讲授 |
2、5 |
自控案例之直流电机模型 |
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与模型 |
0.5 |
讲授 |
5 |
应用软件进行建模及模型变换 |
掌握应用MATLAB/MWORKS等软件进行控制系统建模的方法 |
0.5 |
讲授 |
3 |
3 |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
典型输入信号、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分析 |
掌握时域的动态性能指标;掌握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
2 |
讲授 |
2 |
二阶系统分析及动态性能指标和改善 |
掌握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计算方法;理解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常用方法 |
3 |
讲授 |
2 |
高阶系统分析 |
理解主导极点概念以及工程中应用主导极点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 |
1 |
讲授 |
2、5 |
应用软件对系统动态性能分析;自控案例之直流电机动态性能分析 |
掌握应用MATLAB/MWORKS等软件求解控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方法;利用软件建立直流电机动态仿真模型,了解系统参数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
1 |
讲授 |
3 |
劳斯判据与应用 |
掌握应用劳斯判据进行稳定性判别、稳定域分析的方法 |
2 |
讲授 |
2、5 |
稳态误差计算与减小方法 |
掌握应用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的方法;掌握三种典型输入信号下系统稳态误差的分析方法 |
2 |
讲授 |
2、5 |
4 |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与设计 |
根轨迹及其方程、绘制根轨迹的基本原则 |
掌握根轨迹的定义和绘制法则 |
2 |
讲授 |
2、5 |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 |
理解如何应用根轨迹进行系统分析 |
2 |
讲授 |
2、5 |
应用软件进行根轨迹分析和计算 |
掌握应用MATLAB/MWORKS等软件软件绘制根轨迹的方法 |
2 |
讲授 |
3 |
控制系统复域设计 |
了解基于根轨迹的校正环节设计 |
0 |
自学 |
2 |
5 |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
频率特性及其表示方法、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
掌握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求法;掌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
2 |
讲授 |
2 |
开环频率特性绘制 |
掌握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方法;掌握Nyquist曲线的绘制方法 |
3 |
讲授 |
2、5 |
奈氏判据、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
掌握Nyquist稳定性判据;掌握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的定义及求法;理解最小相位系统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 |
3 |
讲授 |
2、5 |
应用软件求取系统的频率特性 |
掌握应用MATLAB/MWORKS等软件软件绘制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 |
2 |
讲授 |
3 |
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的关系 |
理解开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
2 |
讲授 |
2、5 |
6 |
控制系统校正 |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 |
掌握常用的校正方式及结构 |
0.5 |
讲授 |
2、5 |
基于频率特性的串联超前、滞后校正方法 |
掌握应用开环Bode图进行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设计的方法 |
2 |
讲授 |
2、5 |
PID控制 |
理解PID控制的基本概念 |
1.5 |
讲授 |
2、5 |
自控案例之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
掌握直流电机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环节设计方法 |
1 |
讲授 |
2、5 |
7 |
线性离散系统分析与设计 |
采样定理与应用、零阶保持器、脉冲传递函数 |
理解采样定理的基本概念;掌握零阶保持器的传递函数和特点;掌握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 |
2 |
讲授 |
2、5 |
修正的劳斯判据及其应用、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误差分析 |
掌握离散系统稳定性判别的方法;掌握离散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了解离散系统动态性能分析的方法 |
3 |
讲授 |
2、5 |
数字控制器的模拟化设计方法 |
理解数字式PID控制 |
1 |
讲授 |
2、5 |
|
|
|
|
|
|
|
2、实验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
知识单元(章节) |
知识点 |
教学要求 |
推荐学时 |
教学方式 |
支撑课程目标 |
1 |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
典型输入信号、时域性能指标、一阶系统分析、二阶系统分析 |
1. 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 掌握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
2 |
实验 |
4 |
2 |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分析 |
频率特性及其表示方法、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
1.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学习根据所测定出的系统的频率特性,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
2 |
实验 |
4 |
3 |
控制系统校正 |
基于频率特性的串联超前、滞后校正方法 |
1.了解和掌握串联校正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2.研究串联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 |
2 |
实验 |
4 |
4 |
能馈系统动态模拟实验 |
PID控制参数整定、采样定理与应用、数字控制器的模拟化设计方法 |
1. 了解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2.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的原理及其过程,并验证香农采样定理; 3. 数字PID的设计与实现 |
2 |
实验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