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07017B 储能系统及应用技术
(2学分,32学时;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拓展选修课程模块;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
本课程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拓展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了解储能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理解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电磁储能等各类储能系统的种类、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在交通、电力等领域中储能的应用需求;掌握储能系统的状态检测及评估技术,了解电池均衡和保护相关技术,掌握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储能系统的应用模式、接入方式、运行控制技术;掌握优化配置等集成设计方法,了解储能系统的应用案例。通过结合实际应用的讲授可帮助学生锻炼利用储能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继续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
知识单元(章节) |
知识点 |
教学要求 |
推荐学时 |
教学方式 |
支撑课程目标 |
1 |
绪论 |
储能技术的概况 |
1. 了解储能技术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储能技术的发展历史 |
2 |
讲授 |
1 |
2 |
储能系统架构 |
电化学储能系统架构 |
1. 了解电化学储能的类型 2. 理解电化学储能的基本架构 3. 掌握电化学储能的特性 |
2 |
讲授 |
1 |
物理储能系统架构 |
1. 了解物理储能的类型 2. 理解物理储能的基本架构 3. 掌握物理储能的特性 |
1 |
讲授 |
1 |
电磁储能系统架构 |
1. 了解电磁储能的类型 2. 理解电磁储能的基本架构 3. 掌握电磁储能的特性 |
1 |
讲授 |
1 |
3 |
储能的需求分析 |
交通领域中储能的需求 |
1. 了解交通领域中所需储能的类型 2. 理解交通领域中储能的运行特点 |
1 |
讲授 |
1 |
电力系统中储能的需求 |
1. 了解电力系统中所需储能的类型 2. 理解电力系统中储能的运行特点 |
1 |
讲授 |
1 |
4 |
储能系统的状态检测及评估技术 |
电池的SOC/SOP/SOE估算方法 |
1. 了解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及建模方法 2.了解电池的SOC评估方法 3. 了解电池的SOP评估方法 4. 理解电池SOE的评估方法 |
4 |
讲授 |
2 |
电池的均衡管理和保护技术 |
1. 了解电池均衡及保护的必要性 2. 理解电池均衡的基本方法 3. 了解电池保护的基本方法 |
2 |
讲授 |
2 |
电池管理系统 |
1. 了解电池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 理解电池管理的基本方法 3. 掌握电池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 |
2 |
讲授 |
2 |
5 |
储能系统运行控制技术 |
储能系统的应用模式 |
1. 了解储能系统的基本应用模式 2. 理解储能系统的基本功能 |
2 |
讲授 |
3 |
储能系统的典型接入方式 |
1.了解储能系统的基本要求 2. 掌握储能系统的典型接入方法 |
2 |
讲授 |
3 |
储能系统充放电运行控制 |
1. 了解储能系统充放电的基本要求 2. 理解储能系统充放电的特点 3. 掌握储能系统充放电的控制方法 |
4 |
讲授 |
3 |
6 |
储能系统的集成设计方法及应用案例 |
典型场景中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 |
1. 了解典型应用场景中储能系统的特性要求 2. 理解利用储能系统实现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要求 3. 掌握针对不同应用要求对储能系统进行配置的方法 |
4 |
讲授 |
4 |
储能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
1. 理解用于新能源接入的储能系统应用案例及运行方式 2. 了解交直流微网中储能系统的应用案例及运行方式 |
2 |
讲授 |
4 |
注:“了解”是指学生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理、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与综合。